发新帖

聚焦小农需求,倾听神岗村农户的声音

太笨拙了 2019-7-21 23:02:03      0 1995
收藏

农户和田地似乎是有一种情感联结,以农地为生,农地是他们的生存方式,承载了他们生命的价值。“互联网+农业”是我们项目的调查主题和出发点,也是针对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的提供的一个途径的思考。但是在调查中,我们团队总结发现,许多大方向和好政策在落实上往往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症状,落地速度过猛或者缺乏从实际情况考察当地农户的需求都会让宏观政策在微观事实上的对接出现错位,从而堙没了小农发声的渠道。


积极性下降,“最后一代”农民发声


走访了多户农户的家庭,听到最多的声音就是“农民耕田是很苦的”“种田是亏本的”“像你们这样的年轻人是不会再种田了”。种子钱,播种,机耕,插秧,肥料,收割,烘干等一亩地开支太大,同时农作物太便宜,并不能获得高收益。农户以前耕种田地是完全依靠农田的生存,凭借自己一双手撑起了一个家,每一寸农田都记载着他们青春的轨迹。又因为小农户的田地比较少,产量随之也并不多,通常不会出现卖不出去的情况,也不愁没有销售渠道。如果卖不出去的话,只能降价卖出,虽然这样不能保住成本,但是至少能在保住质量的情况下卖出去,获得一点钱。


增加农户种田的获得感和提高积极性在面对成本和收入的博弈面前显得无力,因此农户另寻增收的方法——兼业化,通常以务工为主,务农为辅来维系生活。关于荒地的情况,两三位老一辈农户当面对超过自己能力的田地,并不会放任田地生长,要么承包给合作社,在没有地租收的情况下,也会将田地送给别人打理。农户坦言,解决成本和收入的问题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成本与产量、品质又有着密切的关系,相比于大户,小农户的农业补贴是比较少的。同时大户能进行规模化的生产,以科城的水稻为例,通常在控制一定的量的前提下,种植精品米,保持价格在较高的水平。在与科城农场的合伙人之一谈话中,了解到农场的订单主要来自政府帮推或者自己寻找,打造“五黑”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如何通过电商平台降低生产和交易成本是我们设计我们产品的一个思考难点。与之相关联,还有村里的水利建设问题,在田地管理中,污水和积水的问题积压对农田的价值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破坏,这些都不利于提高农户种植的积极性。

互联网+农业”的可行性

神岗村大部分农户虽然有智能手机,但是在村里农业信息的传递上是以按键手机打电话来沟通为主,如果邻近的则口口相传,一般不会通过智能手机搜索和了解关于农业的知识。通过互联网销售农产品只是听别人做过,但对于老一辈的农民来说,对互联网与农产品的结合信任度并不会很高。“互联网+农业”在农村推广中需要依靠物流基础,信任基础,观念基础。在我们的调查中,其中一位务农20多年的中年农户表示比较愿意尝试使用新的途径去推广产品,他坦言对一些自己种植的农产品会通过微信朋友圈进行宣传,但是主要吸引的是自己的亲朋好友,例如会通过互联网去销售最近生产的小叶凉粉,加工后的一种纯天然的爽身粉,因为这样更方便,在听完我们对农产品APP的阐述后,也会选择这款APP。因此,要让“互联网+农业”的模式在农业发展中建立基础,首先需要明确互联网能为农户提供什么,继而能通过什么方式让他们更好地接受和使用,以减轻他们对互联网上掺假的不信任的心理负担。

明确调研主题,整装待发在路上


神岗村的村民都十分热情好客,比较集中地展现了客家人的人情味,邻家有事情的时候都会相互照应。当我们去调研的时候,虽然会经常吃到闭门羹或者受语言因素阻碍而中止,但是基本上大部分的农户对我们关于农业的问题都有求必应,除了希望我们能听得懂,切身体会他们的感受外,更多的是渴求让我们把他们生存的情况向外反映和表达。每当进入一户,看到他们对大学生调研的支持和信任,我们顿时觉得他们需要的是一个调研结果的反馈,不要让访谈和问卷调查的精神流于形式。

   


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打赏支持一下!


最新回复 (0)
你还未登录!不能查看回复!! 点击登录
游客
1
登录
返回